未来网(k618 中央新闻网站)北京5月10日电(记者 谢深森)又是一年高考季,又到“状元”成名时。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不过自2月份以来,短短三个月间,教育部已经三次下发通知强调“严禁宣传高考状元”。
在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重压下,校内宣传“状元”风气或可一清。但未来网记者注意到,从去年到现在,部分校外教育机构“锲而不舍”捆绑状元名气做营销,利用线上线下平台为品牌做宣传。
状元直播课、状元老师、状元笔记......不仅屡禁不止,甚至有培训机构打出“状元平台”的旗号。
教育部“三令五申”严禁宣传高考状元 获网友点赞
未来网记者注意到,今年来,教育部已经三次下发“严禁宣传高考状元”令。从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通知到最近教育部关于高考工作的电话会议,每提及“升学”必强调“禁止宣传高考状元”。
5月8日,教育部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再次强调,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此前,在《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就提出不宣传炒作所谓“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
今年2月,在《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教育部强调“严禁初高中学校对学生进行中高考成绩排名、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对于教育部关于禁止宣传高考状元的禁令,多数网友表示支持。微博认证为“育儿名博、王人平、微博签约自媒体”的@王人平认为高考状元只代表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的努力和天赋,不代表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
微博认证“独立评论人,《人生三段论》作者、微博签约自媒体@老徐时评认为过分渲染状元们的所谓“成功秘诀”,无疑会给学生和家长们造成心理压力。
截图自@老徐时评
高考状元禁令下 校外“状元炒作”热度不减
教育部接连强调“禁止宣传高考状元”,对于校外热炒“高考状元”是否有影响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只能对其下属部门发文,至少在效力上,教育部无法管制学校体系之外的培训机构。
去年高考过后,各省高考状元陆续公开,一时间,多家教育机构借“高考状元”打起了营销战。
2017年9月,未来网《热炒高考状元 学而思、猿辅导等教育机构借势营销被指违法》、《教育部三令五申禁炒状元 猿辅导营销却多次顶风作案》等多篇报道指出多家教育机构拿“高考状元”大做文章,借高考状元为自己站台、引流事件。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推出高考状元访谈栏目,猿辅导策划系列状元直播课,网易有道精品课月薪1万邀状元做实习生,学霸君、高思教育等多家教育机构在其官方网页利用高考状元推荐自己品牌……
未来网陆续报道获多家媒体转载,引发行业热议,一些教育机构随即删除“高考状元”系列宣传用语。
但是一年过去,临近2018年高考,未来网记者调查发现,仍有部分教育机构坚持“状元营销”。
记者发现,虽然在猿辅导官网上已经不见“状元”宣传,但是在其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仍然在借助高考状元宣传其品牌。去年高考结束后,猿辅导在其官方微博宣称”全国至少有5位状元是猿辅导用户”。
截图自@猿辅导官方微博
4月16日,据中国网转载东北新闻网一篇“高考状元频出 在线教育猿辅导新型课堂模式引关注”的文章中,称猿辅导“一度成为考生眼中的‘状元’平台。”这篇文章讲述了猿辅导老师李某某在2017年高考中带出两位“高考状元”的事情,表示“高考状元的诞生从来就不是偶然。”
猿辅导旗下的小猿知道搜狐号上发布的一篇文章中,猿辅导仍以教出两位高考状元的历史老师李某某为例进行宣传。不仅再次借助高考状元进行品牌营销,还试图将带出两位高考状元的老师打造为“状元老师”。
在猿辅导app的页面中,李某某的介绍特别强调曾带出两位状元。截图自猿辅导app
去年9月份,未来网记者曾报道《教育部三令五申禁炒状元 猿辅导营销却多次顶风作案》,指出在此前报道《热炒高考状元 学而思、猿辅导等教育机构借势营销被指违法》之后,猿辅导官网页面上的高考状元推荐的同步课内容已经下线,然而,其官方微博、app、微信公众号上的“高考状元推荐的同步课”依然在醒目位置。
截止到记者发稿,在猿辅导的微信公众号上,仍能看到猿辅导针对2018年高考所推出,包括2017年高考云南文科状元和2017年高考陕西文科状元开讲的“状元直播课”。
猿辅导推出的状元直播课。截图自猿辅导微信公众号
猿辅导推出的状元直播课。截图自猿辅导微信公众号
除了“状元老师”、“状元直播课”,去年12月份,猿辅导还在旗下小猿搜题中推出了编著为“猿辅导”、定价为39元的新书——《状元说》,称其为5位省状元“联袂创作”。
这5位省状元包括4位文科状元和一位理科状元,分别为2017年天津市文科状元、2017年山西省文科状元、2017年陕西省文科状元、2017年四川省文科状元和2017年江西省理科状元。
猿辅导方宣传此书为“状元的秘密+状元的方法=状元说”、“了解状元的套路,成为更好的自己”、“揭秘状元的中学生活”。
猿辅导推出的《状元说》。截图自小猿搜题
不仅是猿辅导,还有不少培训机构仍在坚持借助高考状元的名义进行品牌营销。
武汉一家培训机构“状元教育”集团打出“连续9年出中高考状元”的宣传,并且声称“追求卓越,拒绝平庸;当日事,当日毕;近朱者赤,近状元者优;状元教育 ,成就状元;跟状元,学状元;来状元,考名校;学状元,考状元;没有永远的第一,只有永远的状元。”
截图自状元教育官方网站
2017年高考结束后,西安新东方在其微博为新东方学员挂出庆祝名单,列出一位陕西高考文科状元,一位陕西高考文科榜眼和一位陕西高考理科榜眼。
截图自@西安新东方
状元笔记、状元名师、状元直播课…...培训机构围绕高考状元做的营销活动越来越多样化。“高考状元”如此受欢迎,甚至有一位状元为多家培训机构宣传的情况。未来网记者注意到,西安新东方在其官方微博庆祝的新东方学员——2017年陕西高考文科状元,同时出现在猿辅导推出的“状元直播课”中。
培训机构炒作“高考状元”涉嫌违法 专家:破坏教育生态
“教育部只能对其下属部门发文,至少在效力上,教育部无法管制学校体系之外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很难完全控制的住。”储朝晖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还是会有培训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机会宣传这个考试成绩(指高考成绩)是它的培训结果。”
“校内有规范,校外无规范,校内的规范仿佛对校外不起作用。”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郭元捷表示,她认为教育部的政策进不去很多校外培训机构。“校外教育并非隶属于教育部,也不隶属于任何政府。教育部对社会教育有引导作用,但是没有制约能力。一个民营的企业,就是做一些培训的工作,很多事情并不需要教育系统批复。”
那么培训机构就要成为“禁止宣传高考状元”这一禁令下的漏网之鱼吗?郭元捷首先从教育生态建设的角度分析了教育部“状元禁令”背后原因。“主要还是人才创新培养不足,应试教育的现状和局面并没有扭转过来,如果再去宣传高考状元,再去鼓励学校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来说会破坏整个教育的生态。”
郭元捷强调,在社会资源分布不是十分均衡的情况下,这种高考状元的存在,并不能代表一个学校本身的教育质量好。固然高考状元在某些方面相当优秀,可是这种优秀并非完完全全由学校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宣传一个(高考状元)可能会带来一种导向,对学校的一种认可,但是这种导向、这种认可会对社会舆论产生误导。
“如果我们从某一所学校的角度来说,宣传高考状元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在整个国家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教育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下,那么这么去宣传实际上是弊大于利。” 郭元捷说。校外培训机构同理。
有评论文章指出,利用状元噱头进行机构宣传,产品推销,把状元与机构的教育提高联系起来等等,这些现象不仅严重的影响到了教育部通知的贯彻落实,同时也扰乱了教育市场的秩序,打破了整个教育系统的生态,更是扰乱了家长的导向,甚至有可能使教育部的禁令变成一纸空谈。
郭元捷表示,培训机构只宣传自己培养出来的某一位状元,忽视了同样接受培养的其他成千上万学员。
“但是这种非理性的心理给大家一种心理暗示,仿佛自己也可以,但是不要忘了,除了成功的某一个案例,还有很多失败的案例在,但是培训机构却不去宣传,他们所做的宣传是有导向性的,会误导人,所以在这里面怎么样规范培训机构的商业行为,的确是一个大难题。”
郭元捷认为,校外培训机构既然是以营利为目的,那么做宣传、做广告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做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那这是一个商业行为,需要按照商业相关的法律来处理。
2015年9月1日新修订的新《广告法》第二十四条第三项明确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如果被宣传的“高考状元”确实在该培训机构进行过辅导,那就涉及以受益者身份做宣传。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钟兰安表示,辅导机构以受益者身份做推荐、宣传违反《广告法》第二十四条。
如果被宣传的“高考状元”并未在该培训机构进行辅导,然而辅导机构却在宣传中贴出“高考状元”的个人信息。钟兰安表示,仍然违法。即便取得相关学员的授权,也是违反了《广告法》。若没有取得学员的授权,不仅违反《广告法》,还侵害了学员的肖像权、隐私权,违反了《侵权责任法》。
“凡是涉及到教育的这种培训机构,我们应该怎么管理?这是一个问题,如果只是商业管理的话,这种乱象会持续存在,如果他们也要受教育系统的约束,那么还要考虑到培训机构本身的商业属性。要给他们存在的空间。”郭元捷认为任何一个法律都要和公序良俗作为基础,评价培训机构是否合理,营利的行为或者模式是否妨碍了社会公共秩序,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可以做一些相关规范。
“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教育的政策法规能够解决的问题了,也不是教育的政策管理系统能够解决的问题了。”郭元捷强调。
有业内人士称,这背后有一条牵扯到学校、教辅机构和企业家多方的利益链条。有些“状元”能收几万甚至数十万元的现金奖励和各种荣誉;所在学校也借此提高了社会知名度,便于日后的招生和争夺优质生源;教辅机构聘请“状元”做“形象代言人”,更是吸引学生和家长的眼球,获取更多利益。
“应该多部门携手降温“状元经济”。其一要使教育部的这个禁令扩大到教育系统和行政系统之外的市场上,通过市场机制、行政指导、法律手段去解决。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对顶风作案的典型校外机构进行约谈,责令其整改。针对商业状元炒作,联合工商执法、网信系统等多部门全面网络排查 “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的宣传,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严堵缝隙。最后还是回归到要完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遏制“唯分数论”的肤浅教育政绩观,并加快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平衡布局,减轻家长的教育焦虑,达到真正减少此类新闻的热度和需求。”该评论文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