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某餐饮公司将“格拉条”商标申请注册,引起了阜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多方努力,该企业注册商标失败,造成这个局面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格拉条经营者知识产权意识的缺失。
但是,整个过程引起了包括格拉条经营者和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格拉条商标意识逐步觉醒。截至目前,注册成功或正在申请中的阜阳格拉条相关商标已近二十个。
“商标意识的觉醒是格拉条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外力作用下的一次升级。”余许友认为,这是一种好现象,应该倡导和鼓励。
与此同时,格拉条店面的装修特色也在不断被突破。有些店面的装修开始融入格拉条的传说等文化,也有将格拉条搬进西式风格餐厅的。
格拉条经营者商标保护不断增强,门面风格也在不断丰富,但是,和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等品牌的经营模式比起来,格拉条升级梦想还很遥远。
稳定的食客群
“老板,来碗格拉条!”走在阜阳大街小巷,这样的声音时常响起。作为阜阳地方知名的面食小吃,格拉条在阜阳已风靡许久。在低准入门槛下,遍地开花的格拉条店有着其他小吃艳羡的收入,经营者在自足自乐重复着数年如一日的经营动作。
然而,这种平静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商标被抢注、专利被申请……关于格拉条的知识产权的纷争,引发了格拉条如何自保、进而做大做强的思考。
兴盛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格拉条小吃,伴随着阜阳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成长。而今,任意走进阜阳一家格拉条店,总能看到一拨又一拨的食客。
三轮车车夫、小轿车车主、窈窕淑女,有老人也有孩子……尽管他们身份、年龄、性格各异,但只要一走进格拉条店,总能豪爽大气,端起格拉条狼吐虎咽。
“阜阳人吃格拉条的习惯已经形成,每家店都有着稳定的客户群和相对可观的收入。”经营格拉条二十余年的魏海超表示,随着顾客需求的提升,很多格拉条店里又增加了卤菜等菜品。
多年来,魏海超从来没有放弃经营格拉条店,如今,魏海超和亲朋们在阜城开的格拉条店已有十多家,家家生意都很红火。
与此同时,格拉条店也在阜阳遍地开花。客源稳定、收入可观、灵活性强……格拉条经营者在自足自乐中重复着数年如一日的经营动作。
就在此时,阜阳的一些其他小吃则在寻求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之路,且取得了一定成效。诸如洪胡子枕头馍、韩京伯汤馆、田三卷馍等都已登堂入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缺失的标准化
“开格拉条店门槛很低。”魏海超表示,店面可大可小,位置可偏可好,一口大锅、一台改装的千斤顶、几张桌椅、一些碗筷,就构成了格拉条店的标配。
而今走在阜阳街头,格拉条的店名可谓五花八门:好吃格拉条、老张格拉条、清河路格拉条……有的以经营者姓名命名,有的以所在街巷地域命名,还有的命名很随意。
不仅如此,格拉条店的风格也不统一,有的是水泥地面没有装饰,有的稍作装饰,但不成体系。
而格拉条的做法也大同小异。和面时加些碱和食用盐,然后将面团放入千斤顶,压下把手,一条条又圆又粗的格拉条即被加工出来。水面比例、面碱比例、面盐比例没有统一的标准……
由于准入门槛低,阜阳的格拉条店遍地开花,却很少能做大做强,更难“走出去”。
“正因为此,多年发展下来,格拉条成为了阜阳地方特色小吃,但大多各自为战,缺乏叫得响的品牌和过硬的技术特色。”阜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余许友认为。
应聚力打造品牌化地方小吃
“由于地方小吃特色以民间自发为主,口碑相传,各自为战,应成立行业协会促进知识产权保护。”阜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大地方特色的创新投入和研发,打造有地方竞争力的品牌形象。
“通过行业协会平台,来聚集格拉条经营户,促进标准相对统一、规范发展和做大做强是大势所趋,期待有人牵头组织。”采访中,多名格拉条经营户对此充满期待,“建议相关部门成立小吃行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阜阳小吃业的发展、组织、协调、管理服务、技术培训等工作”。
“纵观各地知名小吃的标准化、规模化之路,小吃文化的挖掘、凝练和推广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曾创作《格拉条之歌》的音乐人刘天伟表示,格拉条代表了豪爽的皖北人性格,应该把传说、民俗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格拉条文化,提升精神内涵,为格拉条的标准化、规模化和走出去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其实,任何一个地方小吃品牌影响力的形成和对外扩展都是各界合力发展的结果。”余许友表示,阜阳特色小吃要想打出品牌、做出影响力,同样需要包括政府、行业协会、经营者等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努力。
探索中的本土样本
洪胡子枕头馍、韩京伯汤馆……在格拉条商标和专利权纷争迭起时,他们却从路边摊通过标准化发展,实现了从小到强、做响品牌、挣到票子的发展梦想。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洪亮君从父辈手中接下祖传的蒸馍技艺,走街串巷卖起了枕头馍。此后,逐步扩大经营规模的洪亮君萌发了品牌意识。
2000年,规模和质量都超出同行的洪亮君果断注册“洪胡子枕头馍”的商标,频繁参加各类小吃节。之后,洪亮君成立了洪胡子食品有限公司,并于2009年出资十余万元新盖了生产作坊,添置了生产设备,改善了卫生环境。
和洪亮君的经历大致相同,“韩京伯汤馆”的创始人韩浩最早也是在路边摆摊,继而发展壮大的。
和洪亮君的标准化之路略有不同,韩浩的标准化,更多地体现品牌以及对加盟店的服务和管理上。
2004年,“韩京伯汤馆”商标正式注册成功;2007年,“韩京伯餐饮公司”注册成立,开始迈出“自营+加盟”的连锁经营模式。他要求店面加盟必须经过统一培训和指导,装修必须统一为韩京伯汤馆的风格,同时,主要配料必须采用统一配货渠道,辣椒糊等采用统一的半成品供货。
“洪胡子枕头馍和韩京伯汤馆的成功,在于其品牌意识和商标意识觉醒较早,同时,作为独立的一个主体,他们在标准化方面也更加容易操作。”余许友认为,尽管格拉条、太和板面,也都曾经历着从“路边摊”到“店堂”的发展变化,但没有形成一个知名品牌,缺乏强有力的推动主体,造成品牌缺失,规模发展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