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型民营建筑企业来说,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能力差,以“挂靠”为生、以包代管等等,加上家族式文化的路越走越窄,面对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转型升级的要求也迫在眉睫。
2018年,中小型民营建筑企业该如何转型呢?资质管家小编为大家指明以下2条明路。
深化改革,转型升级
有以下改革手段可供大家选择:
(一)股权进退出机制,“人在股在,人走股退”,让年轻人看到发展希望,从制度上保证建筑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二)项目模拟股份制,把公司法规定的母子公司体制,延伸到子公司对项目部的运作上,可以极大地调动项目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三)对原有相对集中的股权进行重新配置,把股权摊薄,由过去绝对控大股,变成相对持大股。
(四)积极掌握信息化,使用bim 等工具提升管理水平。
(五)由建筑承包商向建筑服务商转变。
走“联合承包”的路
要承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项目,企业没有相应的资质;要申请相应的资质,又拿不出有关的业绩,中小型民营建筑企业一直被这个难题困扰着,即使有很强的施工能力,也拿不出资质来证明。
中小型民营建筑企业到底要如何突破这种困境呢?
这个主要看地方政府的手段强不强硬,如果地方政府明确指出大型的建筑项目也可以实行联合承包制度,那么中小型的民营建筑企业就有了参与到大型项目建设的机会,也为以后自己申报资质打下了基础。
总体来说,民营企业想要深化改革,就必须抛弃以包代管的“一脚踢”式承包,做到项目直营,把企业做实,由“老板一人说了算”转到“一切按照制度办”,凝聚人心,集聚人才,顺应建筑行业改革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