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5日召开的全省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暨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视频会上,我市在2017年省重点项目推进情况考核中名列前茅受到表彰。省委书记李锦斌“点赞”我市项目建设:阜阳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5%,为三年来增幅最好,连续35个月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前四个月项目建设进度在全省第一。
到处是工地,遍地是项目,建设场面如火如荼,这是阜阳给人的全新印象。数据也印证了项目建设的阜阳激情:今年全市将实施重点项目1413个,计划投资1730亿元;1-4月份在建重点项目达627个,完成投资650亿元。
项目的大投资、大建设,带动了经济的大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增幅位居全省第二;财政收入增长29.2%,增幅全省第一。
连续35个月增速领跑全省,大建设持续争先进位
趁着有利天气,位于颍泉区的阜阳新松机器人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厂房主体拔地而起。“一期工程展览展示中心、智能制造工厂正在推进,今年将全部建成运营。”阜阳新松企业管理公司负责同志介绍,阜阳处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特别是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市场潜力巨大,加之颍泉打造智能产业,企业在全国考察后,最终选择了颍泉。
这一项目总投资40亿元,将机器人产业、金融产业、文化产业有机结合,打造“五位一体”的机器人特色产业园,在形成百亿元产业的同时,还将以机器人的先进技术促进全市工业加快技改。
阜城往北,昔日城郊的循环经济园区,如今正是一幅大建设景象:新松机器人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佳海产业园、佳康科技、汤臣pmma再生循环经济等项目密集落子,建设工地上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紧张忙碌,大发展的活力沛然涌动。
“项目是稳增长的直接源头、调结构的主要抓手,是惠民生的有效载体、促创业的重要平台。项目投资决定整体发展,关乎争先进位,体现干部担当。”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李平指出,要把项目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摆上突出位置,把项目投资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衡量干部工作的重要标准,始终保持高位推进、强力推动的工作氛围。
在这一思路指引下,全市上下坚定必胜的信心、树立大干的决心,抢抓机遇、乘势快上,全面掀起大抓项目投资的热潮。
各地把工业和城市建设作为发展主题,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和“五大专项行动”,上马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2017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32.5亿元,同比增长26.3%,增幅高于全省15.3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总量连续三年在全省赶超三市,居全省第七。
今年,全市将实施重点项目1413个,计划投资1730亿元。1-4月份,在建省重点项目317个,完成投资33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9.3%,分居全省第二、第一。
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大投资提升整体发展
今年初,位于界首经开区的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项目正式投入生产,其采用的单向拉伸干法国际先进,产品厚度最薄的仅有12微米,广泛应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储能锂离子电池及数码锂离子电池。
“我们紧抓科技创新不放松,以新项目的建设,促进产品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伟告诉记者。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国内每年锂电池隔膜需求在30亿平方米左右,超薄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和数码锂离子电池隔膜更是供不应求,但主要依赖国外进口。看到这一供需矛盾,天鸿新材料投资2.5亿元建设新型锂电池隔膜项目,并获省市创新项目支持,建成了安徽省多功能薄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优质项目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包括天鸿新材料实施的这一创新项目在内,在全市各地,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正在加速实施并陆续达产,正引领阜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把项目的谋划和实施,纳入到抢占创新型产业和前沿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整体布局,力求在改善供给体系和质量过程中,更好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目前,全市已引进实施了一批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下好工业转型升级的“先手棋”,通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大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重大项目带动下,产业转型全面发力,金种子产业园、远大住工、江淮中重卡生产基地以及昊源化工年产26万吨苯乙烯、6万吨环氧乙烷及配套工程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的工业项目近年来建成投产,成为稳增长、调结构的新引擎;
城市建设项目大手笔投入,阜城东环路大桥、向阳路南延、双清湾公园、岳家湖公园以及阜王路高速出口及绿化工程等项目陆续建成,西湖新区、高铁新区、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等大项目加快推进,城市规模和品质得以大幅提升;
基础建设成就斐然,商合杭高铁、郑阜高铁、阜阳南通道、阜阳北站扩能工程等相继开工或投产,为全市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民生项目稳步推进,阜南、临泉、太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以及市医院新区、阜南一中新区、皖北经济技术学校新区等重要民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成为惠民生、补短板的新平台;
……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在新一轮如潮涌动的项目建设中,全市上下正以时不我待、快马扬鞭的精神状态,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为我市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撑起坚实的脊梁。
倾心服务、一线推进,跑出项目建设“阜阳速度”
3月13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李平来到建设中的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调研指导园区和项目建设工作。
在园区首个入驻项目——昊源化工一期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总投资37.8亿元年产26万吨苯乙烯、6万吨环氧乙烷项目主体工程土建已完工,主要设备安装已经完成,且不少设备技术全国领先,李平对项目建设有关工作给予肯定,要求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计划如期进行试生产。
建设一线了解情况、现场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李平践行“一线工作法”的足迹,早已遍布产业园区。
我市健全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建立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保重大项目常态化机制,不定期开展巡回观摩、专项检查、现场督查等多种推进活动,始终保持项目建设工作的高压态势,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速度。
2015年1月开工建设,2016年11月即批量投产的“江淮速度”;从签约到投产只用8个月时间,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运营”的“远大速度”;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投产的“世阳速度”……
速度的背后,是全市上下扎实苦干、精准服务重大项目的心血。各地把优化服务作为项目实施的有力支撑,广泛开展“严纪律、转作风、提效能、促服务”活动,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大幅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和并联审批等工作,让企业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努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越来越多的大项目、好项目,正凝聚着争先进位的精气神,承载起阜阳大步跨越的雄心。
阜阳日报 记者 冯启俊 通讯员 张文雪